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澳门威泥斯人 >> 学院资讯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公示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10:34    作者:    点击:[]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工学学士、工学/工程硕士、工学/工程博士、博士后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交直流大电网运行与控制、新能源柔性并网、特种电机设计、高电压绝缘及等离子体放电理论及应用等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学科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山东省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山东省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完整的二级学科。

学科点拥有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山东省工程实验室,永磁电机磁力分选磁悬浮轴承电能质量优化设计”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华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共建了2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学位点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适应国际科技、经济等方面激烈竞争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硕士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应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博士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主要培养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每个学科方向限300字)

电机与电器

主要从事电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新结构和新原理电机以及先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在永磁电机共性基础问题-齿槽转矩、永磁体不可逆退磁、轴电压和电磁振动等方面取得国内领先的

研究成果。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取得很好的应用成果,研发了混合励磁爪极发电机、全波

励磁发电机、新型变极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低速大转矩游标混合电机、高功率密度大推力永磁直线

电机等新型电机,以及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机、高速大功率电机、低速直驱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高性

能永磁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要从事大电网安全防御、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广域保护与智能化故障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具体包

括复杂电网的稳定分析与安全防控、电力系统及智能配电网智能恢复与自愈、交直流混合电网快速保

护理论与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电网故障诊断与安全预警技术、低惯量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电力系

统优化调度、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电预测等。在基于分层案例推理的黑启动决策支持系统、基于广域

信息的紧急控制智能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发电厂动态成本控制系统、电网故障下风电机组电压/

频率暂态主动支撑技术、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网频率协同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研究

成果。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制造及其应用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装置、系统及其仿

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牵引;电

磁测量技术与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

能变换与控制;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在新能源发电并网变流器控制技术、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应用的

多电平变流器拓扑及控制技术、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及其功率变流系统协同控制技术、电动汽车电机驱

动系统与能量管理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具体包括高电压绝缘诊断技

术、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高压测试技术、高压复合绝缘放电特性、劣化机理及绝缘评估等研究方

向。在特高压输变电技术面临的电力设备故障诊断和绝缘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面向换流变压

器及直流套管、海上风机、交流变压器、输电线路、高压直流电缆等关键特高压电力装备劣化机理、

结构优化和故障监测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型故障限流技术、智能化高压电磁装备技术、强脉冲功率技

术与等离子体放电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主要从事电磁辐射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及辐射生物效应、放电等离子体机理及应用、电磁兼容、电磁

计算、工程电磁场理论和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微电网设计与运行控制、

电磁与有机材料相互作用机理及应用、磁悬浮轴承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基于有气隙感应式旋转变压

器的交流励磁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主动磁悬浮转子过临界转速时的反向涡动、基于磁悬浮轴承技术

的高速磨削过程监测与控制、熔融半导体材料的原子和电子结构与其宏观物理性质的相关性问题、磁

悬浮人工心脏泵、垂直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等研究方面取得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学位点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具有博士学位98人),教授43,副高级职称55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51人。学科现有IEEE Fellow 3人,海外兼职讲座教授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近四年青年人才储备快速增加,45岁及以下专任青年教师52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8人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全部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工作经历。

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军工以及省科技厅等资助的项目超过600项;出版专著6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1500多篇,其中被SCI/EI 收录1200多篇;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3篇;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学科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电气工程学科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 招生选拔和学位授予

通过广泛的招生宣传、举办优秀本科生夏令营,实施校-院两级优秀生源奖励计划,提高报录比,学科研究生生源质量大大提高。近年来录取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985及211高校毕业占录取总数的85%左右;录取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85及211高校毕业生占录取总数78%左右。优秀的生源质量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1年共招收硕士生197(含港澳台生1),博士研究生26人。共毕业硕士生170人,博士生17人,研究生就业率100%。获得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叶华教授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获得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 思政教育

站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学位点的党建工作中心紧紧跟随学院党委的步伐,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积极响应山东大学庆祝百廿校庆的号召,开展了迎建党百年,忆峥嵘岁月,学百日百词党史学习教育,温征途·学四史·践初心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并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使研究生党员们深受启发和教育,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科研生活中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同志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坚定理想信念,并时刻秉承电气学院严谨务实自信卓越的优良学风,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把自身成长融入时代大我,把热血青春献给伟大祖国。

2021年也是学科大力推进和深化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一年。抓住教师这一关键队伍,构建校外、学院、专业、导师四级培训体系。授课教师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和概念边界,破除部分教师在研究生教育中重育才、轻育德重科研培养、轻价值引领等认识误区,从更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能力、创新育人方式三个维度提高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素质和水平。立足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以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元素挖掘、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实践经验为基础,设计拓展、挖掘、关联、架构、优化、涵育等6个前后衔接的环节,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步骤和工作方法,实现教书育人与科研育人的衔接融合,确保课程思政在每一门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 进一步发挥导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导学思政建设,坚持导师与学生周见面组会制度,坚持学生请销假导师批准;教育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指导和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导师与学生谈心制度,关注学生学业、心理及就业压力。

()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方面,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点从严把关授课教师的选拔,要求教师需具备坚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所讲授课程的国内外最新理论动态,并系统掌握所讲课程的理论体系。

课程教学中,要求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教学中,加强教学督导,学科点形成了定时听课与随机抽查的制度,很好地督促了研究生课程教学。

学科点积极推进优秀教材建设,近三年,有四部教材获得省级一流教材,王葵、孙莹编著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三版)》入选中国电力出版社成立70周年70种经典教材。

() 导师指导

通过举办“齐鲁青年论坛”电气工程分论坛,积极宣传人才政策,广开渠道吸引优秀人才。2021年,吕天光、张岳两位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新增齐鲁青年学者1人;申报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职引进青年教师5人。

建立了完善的导师能力培训机制,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注重导师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严格导师选拔标准,突出师德师风首要位置,现有研究生导师8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超过80%,且全部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研究院所实践经历,或企业应用科研项目的研究经历,在能力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了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全过程的师德建设体系。制定了完善的培养方案,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既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以及行业的需求,又注重良好专业技能的培养。构建了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建立了院设研究生奖学金,设立助研岗位和助管岗位,奖助学金覆盖面达到90%以上。

() 学术训练

利用学院各科研平台,让研究生参加各种创新项目,定期举办创新竞赛,每年定期举办澳门威泥斯人“电力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研究生论文写作培训。努力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组织学术交流。学院长期开展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论坛,邀请校内外知名校友交流学术思想。

目前学科点的主要支撑平台如下所示。

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

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

(国家地方联合)国家

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装备的交叉融合,提供电动汽车与储能

检测技术、可再生能源电网物理模拟试验技术、电动汽车和储能集

群控制技术、先进电力变换与传输技术、先进电驱动技术等方向的

研究生人才培养平台。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推动实验室前沿研究热点、先进研究方法、新型科研软件进课堂;

对动模系统、实验平台等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效

果;依托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和交流机制,累计17人次赴境外进行

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

全球能源互联网山东省

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依托中心科研成果,开发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获

评国家一流课程,有力支撑人才培养实验环境建设;依托中心教师

专业基础,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能源与环境等本科课程建设,支

撑能网班人才培养。

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

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实践锻炼平台,在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申请

发明专利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鼓励研究生

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学生和老师屡次在国家和省级等各类课

外科技作品大赛上创出佳绩。

山东省磁悬浮轴承示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平台以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永磁轴承基础研究及磁悬浮轴承在医

疗器械中的应用为依托,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理论、有独立从事

创造性研究工作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已培

养博硕士100多名。

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承担本学位点研究生电机与电器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提供

科研实验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在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理论、分析计

算方法及新型结构电机拓扑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表了一大

批高水平论文和专著。

() 学术交流

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多措并举,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智能电网方法、工具和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六届电力电子与电力驱动模型预测控制国际会议、第三届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讨会、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技术论坛、未来能源与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以及国际高校博士系列学术论坛等活动。作为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单位成立IEEE PES电力系统动态技术委员会(中国)、IEEE PES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低压直流技术分委会;组织IEEE PES济南分会多场学术交流会和云论坛。组织出版《Special Issue on Wide Area Monitoring, Protection and Control in Future Smart Grid》学术专刊。

学位点多名专家担任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主编、副主编各1人,SCI 收录的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和二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副主编各1人,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Energy Systems主编、副主编各1人。学位点多人次担任挪威、波兰、新加坡政府科技项目的海外评审专家。多名教师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技术学会等知名行业学会担任理事或专委会委员。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丹麦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

来本学位点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如下表所示。


学年度

攻读硕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

当年入学

在校生

当年入学

在校生

2019-2020

4

10

8

15

2020-2021

4

10

1

16

() 论文质量

过去五年,研究生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篇,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5篇。形成了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2021年博士论文的优秀率为35.7%

近五年论文发表的期刊水平明显提高,SCI论文收录数量持续增长。累计发表SCI论文282篇,EI论文564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8部,译著3部。

近两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各一篇。2021年获得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各一篇。

序号

论文名称

获奖类型

获奖

年度

论文作者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1

-直流并网风电场电压协调优化控制

省优秀博士论文

2020

郭一飞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厚磊

2

考虑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省优秀硕士论文

2020

董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梁军

近两年发表的主要代表性论文如下:

(1) Location of single phase to ground fault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based on synchronous transients energy analysis, 王雪文, 硕士生, 第一作者,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20, 11(1): 774-785.

(2) A fixed-point based distributed method for energy flow calculation in multi-energy Systems, 张刚, 博士生, 第一作者,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20, 11(4): 2567-2580.

(3) A unified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of dc microgrids using consensus protocol, 李昱, 博士生, 第一作者,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21, 12(3): 1880-1892.

(4) Generalizability improvement of deep learning-based 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ata augmentation, Hasan Rafiq, 博士生(留学生), 第一作者,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2021, 12(4): 3265-3277

(5) Combined hybrid dc circuit breaker capable of controlling current flow, 张烁, 博士生, 第一作者,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1, 68(11): 11157-11167.

(6) Photovoltaic power forecast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s considering effects of solar position, 司志远, 硕士生, 第一作者, Applied Energy, 2021, 302: 117514.

(7) A dual-driven linear modeling approach for multiple energy flow calculation in electricity-heat system, 田航, 博士生, 第一作者, Applied Energy, 2022, 314: 118872.

(8) Charge vibration behavior in polyimide under the pulse voltage with different rise and fall times, 张涛, 硕士生, 第一作者, High Voltage, 2021, 7(1): 64-74.

(9) 应用于双负载同步供电的双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梁留欢, 硕士生, 第一作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 40(10): 3297-3310.

() 质量保证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夯实科学研究基础。学院编发内容全面、规则翔实的研究生手册并组织新生集体学习。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把学术伦理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要求研究生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制定各类培养方案。学院根据各类各层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做到培养环节设计合理,学制、学分和学术要求切实可行。

监控培养全过程,保证培养高质量。学院坚持质量关口检察前移,切实发挥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和预答辩的作用。具体实施如下:(1)学院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以研究所为单位组织完成。(2)根据《澳门威泥斯人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办法》,统筹安排各研究所组织小组预答辩(在正式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并推荐后10%进入大组正式答辩并进行匿名评阅。(3)根据《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管理办法》,学校按一定比例抽取硕士学位论文,送3位专家进行匿名评阅。学院组织未被抽取的硕士学位论文送3位专家匿名评阅。

加强学业预警与分流淘汰机制。学院根据研究生学习年限,设置红色、橙色、蓝色三级学业预警机制。针对预警同学进行情况调查,并对超出最长学习年限的学生进行清退处理,以确保研究生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 学风建设

学科点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从各个层面强化学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心态和习惯;加强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做好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研究生的各项管理规定。学科点开展的主要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如下表所示。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形式

参加人数

教育内容

1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报告会

223

学院在新生周组织全体新生研读2021级研究生手册,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专题报告会,报告会讲述了研究生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科研学术氛围。

2

学术论文和道德规范

课程

223

为了引导学院同学遵守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学院开设了“学术论文和道德规范”的课程,老师通过对国内外具体案例的讲解,让同学们明白了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行为的危害。

3

学术道德宣讲会

线上讲座

485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作,辅导员开展了学术道德线上讲座。通过对相关法律和学校规定的解读,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伦理标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了学术进步。

4

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考查

调查问卷

612

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方面,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为了普及学术道德相互知识,学院研究生会根据具体案例编写了有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发送给同学们,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 管理服务

选优配强专职管理人员。坚持校外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提拔优秀人员承担辅导员、教务、留学生培养等关键岗位工作。学院定期进行各岗位管理人员专业管理能力培训,确保专职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心理疏导能力。

充分保障研究生各项权益。严格修订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公开明确评选标准。优秀毕业生评选等评优评选活动,邀请学生、学位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做到完全公开、公示;定期进行宿舍、实验室的安全卫生检查,并设立专门的权益保障热线和信箱,及时处理并保障研究生各项权益。定期组织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研究生针对教学、导师指导、导员辅导等各项工作的满意度,有针对性提升各项工作质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十一) 就业发展

近五年共培养博士生106名,目前在读65名,毕业博士主要去向是国内高校、国家电网及其下属科研设计单位;培养硕士生484名,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534名、非全日制专硕35名;主要就业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研究生就业率100%,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021年研究生毕业签约单位类型如下表所示。

单位

类别

年度

党政

机关

高等教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单位

科研设计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

企业

部队

自主创业

升学

其他

全日制博士

2021

0

9

0

5

0

0

3

0

0

0

0

0


全日制硕士

2021

0

0

0

4

0

0

57

2

0

0

0

3

0

(十二) 学生培养成效

本学位点致力于培养电气工程领域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卓越科学研究人才,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众的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70多年来为电气工程及相关交叉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不乏我国电力工业从管理到技术的众多领军人才,包括原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双院士刘振亚、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南方电网公司原董事长李庆奎、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等杰出代表,并培养了一大批电力行业的中坚骨干,为我国能源、电力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两年,学科点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各一篇。2021年获得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各一篇。毕业研究生实现100%升学与就业,代表性的升学与就业如下:

硕士生:

(1)张晨,硕士,202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气工程

(2)刘文涛,硕士,2020,丹麦奥尔堡大学,电气工程

(3)秦敬涛,硕士,2020,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电气工程

(4)王玮纶,硕士,2021,美国斯蒂文森理工学院,电气工程

(5)赵奔腾,硕士,2020,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

(6)张利勃,硕士,2020,中国人民解放军71901部队,航电工程师

(7)王一鸣,硕士,202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技术研发

(8)张韵琦,硕士,202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研发

(9)刘炎,硕士,2021,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技术研发

(10)张浩然,硕士,2021,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技术研发

博士生:

(1)孙凯祺,博士,2020,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后

(2)姜自民,博士,2021,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后

(3)曹永吉,博士,2021,丹麦科技大学,博士后

(4)马展,博士,2021,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后

(5)张刚,博士,2021,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教授

(6)高术宁,博士,202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

(十三) 服务贡献

发挥学位点优势,推动成果转化,助力电力行业创新。依托山大电力、积成电子、东方电子等平台,近5年学位点骨干教师研发的部分创新技术和产品实现成果转化,累计创造产值超20亿元,利税超5亿元。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本学位点为电工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协助企业完成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200余项,联合申请专利150余项,依托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提供入网设备测试服务300余批次,有力地支撑了电工产业升级和电网安全运行。

发挥智库作用,提供技术决策咨询,助力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国内唯一高校理事单位,参与近3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审定和2项标准起草,多次参与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及地方电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

此外,积极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电工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测试等服务,协助企业完成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200余项,协助申请专利150多项,测试产品300多批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我省重大电工装备制造业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2021年,学位点与泰开集团、烟台威思顿等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唐正能源等企业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为下一步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奠定基础;推进龙山校区(创新港)低碳能源技术与装备产教融合大平台建设;参加首届能源互联网产业峰会,成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联盟单位。

三、持续改进计划

() 存在问题

(1) 研究生生源方面,国内知名高校生源比例偏低。博士生招生规模偏小。

(2) 学科点师资力量方面,缺乏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拔尖人才。

() 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下一步工作中,结合本学科特点,继续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招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继续提升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水平、学术影响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面,继续举办优秀本科生夏令营,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出台具体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严防学术不端;优化提升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师资队伍方面,计划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青年教师四人。进一步丰富青年教师助飞计划内涵,全面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推进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学科优势特色,紧密对接国家特高压电网和装备等高精尖缺领域发展需求。围绕特高压交直流以及青藏联网、特高压入鲁、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需求,深耕特高压大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构建特高压电网一体化安全防御体系,研制高精度超高速故障录波系统等关键装备。结合国家新形态电网运行与发展,布局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的学科交叉研究,攻关宽频带高精度同步测量技术、大电网智能调度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以及5G跨基站配网差动保护技术,支撑未来电网形态演化。


上一条:澳门威泥斯人2022级专业博士新增补录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下一条:澳门威泥斯人2022级博士补录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关闭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澳门威泥斯人 - app下载
电话:0531-88392369 传真:0531-88392369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 250061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 邮编 250002

Baidu
sogou